粟裕的勤俭建军思想及其实践

【发布时间:2024-05-17 04:11:06】

来源:八戒体育官网

  粟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大将,中国人民革命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在国际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为“世界名将”。从抗日战争时期起,粟裕就一贯主张勤俭建军,从军事斗争和部队的实际出发,不断强调部队勤俭的重要意义,积极教育和号召部队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勤俭建军的思想及实践带来了战争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同时,他又是一位深入基层、关心后勤工作、关心干部群众的好首长,至今仍然是苏北的老百姓饭后茶余津津乐道的美谈。新世纪新阶段,学习和探讨粟裕勤俭建军思想及其在苏中区的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苏中革命老区,人们对粟裕将军的军事才能无不格外钦佩,苏中“七战七捷”、车桥战役、三仓保卫战……都感到无比自豪与振奋。粟裕的军旅人生波澜壮阔,光照千秋,而他生活简朴的优良作风同样令人难忘。艰苦的战争年代,他带领大家千方百计谋节约,提出“信封用旧纸做,用它好几次,浆糊自己用面粉明矾打,写字用毛笔,白报纸两面写,牙膏用食盐代替,牙刷自己用猪鬃穿,毛巾用粗布,洗起脸来最干净,晚上集体办公省灯火”[1]等节俭方法。

  粟裕从始至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1949年7月12日,第三野战军机关由上海移防到南京。粟裕同志奉命令兼任南京市军管委主任,南京市市长、中央南京市委书记。为了工作方便,华东军区后勤部蔡部长要给粟裕做套便衣,他对粟裕说:“你现在担任一市之长,应该给你做套毛料便衣穿穿”。粟裕说:“不行,为何需要做真毛料的呢?做套布的不行吗?刚进城时就讲究穿着不好嘛!要脱离群众的。人民群众不是看我这个市长做得好不好,而是看我的工作做得好不好,看我是否为他们服务。你一定要做毛料的那你就穿,反正我是不穿,请你们还是多从工作上关心我吧。”在粟裕的支持下,蔡部长给他做了一套蓝布灰卡布便衣。粟裕穿着这间中山装同南京人民见面,显得朴素大方,平易近人。这套衣服粟裕一直穿到了北京,变成了灰白色,快要磨透了,还是舍不得丢掉……

  抗战时期,粟裕大战大江南北,领导苏中等地抗日军民坚持敌后抗战。从长期抗战的目的出发,粟裕结合苏中军区的实际,在理论上对厉行节约、反对贪污浪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出了深刻阐述。他指出:苏中形势的发展,很可能所有市镇全被日伪占领,这就会增加我活动的困难,减少我经济来源,农村生产力也因受战争影响而日益减少;同时战争的消耗和战争的需要却相反的日益增加,而且也会持续大大的增加”。[2]

  勤俭节约不仅能加强队伍的战斗力,取得胜利,而且会树立部队的良好形象。粟裕认为:贪污浪费会严重损害我军的形象,大幅度的降低我敌后人民游击战争的威力。贪污浪费会使干部“思想上蜕化,使革命集团变质。那些动摇逃跑的人,百分之九十五是因为贪污腐化的原因”,“会使我们组织纪律松懈,团结涣散,给奸细特务有隙可乘,进行破坏”。[3]因此在艰苦的敌后斗争中,粟裕十分反感一些干部滋长起图享受、讲排场的倾向,一贯大力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风气。

  为了能持久抗战,赢得最后胜利,粟裕始终要求部队厉行勤俭节约。抓主力部队建设时,他把“生活简朴”、“品行要端正,没有坏习惯和贪污腐化的思想行为”列为参谋人员的基本修养。整顿军队作风时,他要求各级干部,“谈论、检查、反省,想一想:(一)我过去对财政经济问题的观念怎样?有没有尽过应有的责任?(二)我每年穿吃用共计花费多少钱?苏中的部队工作人员以 万人计算,共计要花多少钱?做个概算。(三)我浪费过公家多少东西,多少钱?我有没有做过揩油对不起公家的事?”[4]大家通过自我对照、自我剖析,在队伍里树立起节约光荣的观念。

  粟裕积极贯彻党的精兵简政方针,致力于提高军队工作效能以节省人力物力,强调“精简不仅要做到组织上的精,还须注意思想上的精,工作作风工作效率上的精”[5]要使部队更加精干,提高效率。

  粟裕始终将精简节约作为慢慢地增加部队适应持续的大规模作战需要的重要工作。两党大规模军事较量不可避免。要保持战斗力不减,并能发展壮大,在解放区所能提供的人力物力相对薄弱的情况下,部队养成勤俭节约优良品德意义重大。于是,粟裕早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夕就开始强调“节省民力是很重要的”[6]。

  苏中战役打响后,他又专门致信给所部各级军政首长,提出“爱惜民力、物力,在今天争取战争最后胜利,是决定的因素”,要求“以团委单位,召集连以上军政事务干部打通思想,严格说明爱惜人力物力之重要性” [7]。1948年初,在华野政治工作会议上,他还将“厉行精简、提倡艰苦”列为当年六大任务之一,要求“以执行精简比较彻底的纵队为标准制定编制。注意提高质量,提拔和培养干部,提升工作效率,扶持和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风气”[8]。

  粟裕不仅以身作则,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把勤俭节约的思想用于部队管理和建设上。抗战时期,粟裕就指出“若无法把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那么现在进行的精兵简政,就无法从思想上、组织上贯彻”[9]“只要我自己不贪污,不浪费,别人的事不管,这也是不对的,是对党对革命不负责任。革命必须号召广大群众,出来制裁危害革命的事和人,独善其身是不行的。”[10]

  在东台三仓地区,不少老年人过去曾经听过粟裕的讲话、报告。他们说:“粟司令工作讲究艺术,讲话深入浅出,风趣幽默,让人听了心里开窍,受到教育。”

  1943年春夏,根据上级指示,部队坚持艰苦奋斗、原地斗争。当时苏中地区财赋在华中分局排列第一位,但在一些同志身上出现了不够艰苦朴素的现象,例如有的人装金牙齿、戴金戒指等。为了教育大家,粟裕在苏中区党委扩大会议作报告时,用诙谐的语言抨击这些不良倾向。他指着自己的嘴巴说:“我们有些同志的牙齿本来好得很,可是偏偏要装上一个金牙,装了金牙后,见到人喜欢说,今天下午我请你吃韭菜炒肉丝。为什么这么说呢?”他一边做动作一边说:“因为一说‘炒肉丝’,就会露出他的那只大金牙,为的是叫人看看,他有多美呀!”他边说边撕开自己的嘴巴,会场上报以热烈的笑声。

  接着他又说:“有的同志爱戴金戒指,你知道金戒指是谁发明的吗?”没人能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他接着说:“发明金戒指的人就是杨贵妃。她很漂亮,可是偏偏手指上有一块疤痕。为了掩盖这一缺陷,她想了很多办法,最后用一道黄金箍子套在手指的疤痕处,这就是金戒指的来历。它本来是用来‘遮丑’的,我们有些同志是不是手指上也有疤痕呢,也要学杨贵妃‘遮丑’呢?”会场上又报以热烈的笑声。

  粟裕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视会场一周继续说:“还有的同志要我批准卖一支派克钢笔,我就是不准。这既是为了节约,又不单单是为了节约。我们要求同志们认真学习文化,但是你的字写不好、文章写不好,派克钢笔就能帮你的忙吗?我看新民钢笔(当时的国产普通笔)照样能写出好字好文章来!”

  最后他话题一收,对到会同志讲:“只要我们认真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紧密联系群众,艰苦奋斗,我们肯定能够狠狠地打击敌人,胜利地坚持原地斗争,打败日本鬼子!”一席话,使大家深受教育,对苏中抗日根据地艰苦奋斗作风的养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黄桥战斗胜利后,在粟裕的领导下,边打游击边建立根据地,开展了党的建设、统一战线等工作。粟裕根据苏中区的经济情况,在地方党组织、民主人士和上海地下党的支持帮助下,发展经济建设。1942年3月,日寇“扫荡”,上级明确后勤编制不能太大,决定成立一师后勤务部、海防团。供给部、卫生部及所有的生产单位都转移到海上。粟司令亲自指挥建立后方勤务部海上委员会。整个后方生产都在海上进行,被服厂用缝纫机在海上加工服装,然后送到岸上给部队穿;印钞厂在海上印钞票,由财政部送到行政公署;政治部的印刷品,宣传品由海上的印刷厂印刷。海上劳动条件比较艰苦,但在粟裕的领导下,工人们革命热情高涨,全力以赴支援前方打胜仗。

  粟裕很关心军工生产,号召战士们在战斗中注意缴获武器外,自己也要制造武器弹药。1942年3月,在离海福镇不远的棉花企业成立了军工部。开始只有二三人,生产工具也只有几把老虎钳,只能修理。在粟裕的关心下,从上海为军工部带来了无线电器材、药材、车床等,使军工部逐渐发展起来,支持了前方的战斗。

  在抗日战争年代,东台三仓地区遍布粟裕的足迹。由于战争环境,他的驻地经常变换,曾住过吴家桥、唐家洋、兰路址、鲁家灶、明理、芦河等10多个小街村舍,与老百姓朝夕相处,结下了深情厚谊。“要是硬向老百姓姓榨油,就会影响我们与群众的关系。使群众对我党我军和政府发生反感”,粟裕坚持走群众路线,爱护关心老百姓,留下了许多令人称颂的佳话。

  一年深秋,一师指挥部转移到三仓地区东南部的兰路址小街,粟裕刚住下,就深入到师部附近的老百姓家问寒问暖,发动战士帮助群众挑水扫地,耕地播种。一天,师部附近的孤寡老人陈大娘病了,粟裕不仅立即叫来医生诊治,还做了一碗荷包蛋亲自送到陈大娘床边。大娘感动得老泪横流,拉着粟裕的手哽咽着说:“那些兵见到老百姓不但打骂,还要抢东西。的军队这样关心我们穷人,我活到60岁,今天总算是亲眼看到啦!”

  隆冬深夜,寒气逼人。驻地吴怀鉴老大爷深夜到师部办事,粟裕见老人衣服单薄,全身直打哆嗦,连忙给老大爷倒上一杯开水暖暖手,并随手把披在自己身上的军大衣要给吴大爷穿上,吴大爷再三推让怎么也不肯穿。粟裕恳切地说:“大爷,我们都是您的儿子,这是儿子的一片心意,您可千万要收下呀!”说着,把大衣披到了吴大爷的身上,吴大爷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三仓地区是盐碱地,大多老百姓平时都是吃塘水。可是到了夏季,人们的吃水就成问题了。有一年夏天,恰逢三仓地区大旱,一连多日没有下过一场透雨,大路上尘土飞扬,盐碱地都裂开了缝,吃水塘个个底朝天,家家户户为饮用水发愁。面临困境,粟裕亲自和群众一起商量,首先在师部吴家桥选择了5处低洼处分别打井,最深的打到七八米,终于口口见水。后来又向各村舍推广,解决了饮用水的困难。在吴家桥东边的枪械所遗址内,至今还保留着一口粟裕与老百姓共同打出来的水井。现在,三仓地区的群众都用上了自来水,回想起当年粟裕汗流浃背指挥打井的情景时,都异口同声地说:“饮水思源念亲人!”

  1944年初的一天,时任新四军第一师市长的粟裕,在驻地苏中三仓区兰路址小街的老乡陈子群家开会,警卫员将他的坐骑拴在门前的枇杷树霞。待他开完会准备出发时,发现他的马把枇杷树下半部的树皮全部啃光了,露出了白白的树干。粟裕当即掏出钱来向陈子群赔偿,并愧疚地说:“老乡,枇杷树皮被我的马啃坏了,我一定再给你再载一颗!”由于当时买不到枇杷树苗,粟裕只好买了一颗黄杨树苗亲自栽到陈子群家的门前。对此,陈子群百感交集,他和周围的老乡们齐赞叹:“新四军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

  此后,陈子群对这颗黄杨树精心呵护。临终前,他郑重嘱托邻居王先才继续将树管护好。后王先才年过八旬,亲人又不在身边,遂让外地工作的女儿于2003年将这棵树移栽到江苏东台市城内的富腾园。60多年过去了,管护这颗黄杨树的“接力棒”传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由衷地爱慕和景仰这颗黄杨树。因为黄杨树是“爱民树”。

  同志在中国第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要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粟裕将军的勤俭节约精神,走群众路线,从“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做起,弘扬这种优良作风,对于保持党的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邹稳林,东台党史办科长;朱晓华,东台镇党政办主任。)参考文献:

  [7]《粟裕文选》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99-1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