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刘德贵:中国种猪市场的竞争趋势

【发布时间:2024-05-17 03:11:43】

来源:八戒体育官网

  我国是世界养猪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饲养猪的数量几乎占世界的 50%,猪的存栏、出栏、猪肉产量多年来一直居世界首位,肩负着我国种猪品种改良任务的种猪公司数目前统计高达3449个,每年提供的种猪可达600多万头。种猪产品市场化以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种猪市场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投资建场、国外引种、统一规划育种体系、政府推广、统一进行种源调拨到如今基本市场化以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 种猪作为特殊的高的附加价值产品,保持着神秘的面纱,由于国家对其规模、技术力量、设备条件、品种资源要求比较严格,种猪企业初始数量并不太多,但在丰厚的利润驱使下,许多有实力的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纷纷谋求加入,政府对此行业的项目支持也较多。

  1.2 由于猪的生物学特性,第一阶段的竞争并不明显,市场仍然处于买方市场,各政府对区域内有限的企业支持力度比较大,各企业之间泰然处之。在生产稳定的前提下,进入的企业均有较大获利空间。

  1.3 在供求关系和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此阶段的种猪产品基本供不应求,企业的大部分精力放在生产和科研方面,销售和服务的概念比较淡薄,企业没什么销售策略,种猪企业以高昂的姿态立于行业之中。

  2.1 种猪公司数与日俱增,引种客户数量也在增加,而客户对行业的了解及对优质种猪的判定标准却不太清晰,竞争基本上简单地集中在价格上,企业之间的竞争手段比较单一,无序竞争明显,单一比拼价格现象突出,除价格以外的产品质量差异被客户认可度较低。

  2.2 非正规育种企业多采取机会战略,短期行为严重,正规企业高昂的种猪价格使潜在客户望而却步,导致“同等价格看质量,同等质量看价格”的标准难以被客户认可,劣质种猪和优质种猪的价值差别在客户心里难以得到公平待遇。政府加大对正规企业的监管、引导、扶持工作。

  2.3 大多种猪企业对市场悄然变化的反应仍比较迟钝,成交业务依然集中在来访客户当中,简单的采取让价、提高谈判水平、高规格接待等初级经营销售的方式,处于场内销售阶段。

  3.1 随着良种猪普及的不断深入,引种客户对优良种猪的识别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大部分客户进入理性购买阶段,引种目的更为明确,注重产品质量,从简单的价格、外形选择过渡到把种猪的健康、纯度和性能作为引种的前提。

  3.2 种猪公司开始组建自己的销售队伍,打造自身的销售网络,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差异化营销手段。在较为公平的竞争环境中种猪公司进行自然重组,有实力的公司开始增加人才引进、设备更新、品种引进的投入,新型集团化种猪企业不断涌现。

  3.3 此阶段的竞争大多分布在在产品质量上,区域纷争激烈,企业注重区域市场的开拓,采取主动出击、先入为主的市场策略,优质种猪得到实质上的推广,引种客户对优质种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3.4 由于国内种猪育种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因此产品质量竞争大部分集中在国外引进品种,企业争相从国外大量引进,再引进,很少有企业注重树立自身品牌形象,引进品种质量优势显著,得到客户的格外青睐,从国外引种公司竞争优势明显。

  4.1 此阶段种猪企业品牌战略从初级阶段向纵深发展。企业逐渐重视品牌的作用,进行独特品牌打造计划,品牌使企业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及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使企业一直在升级,使企业综合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客户群也逐渐从购买一般企业产品向知名度和美誉度好的企业转移。

  4.2 品牌公司开始注重品牌传播核心要件的可视性、可听性、可感性等方面的提高,从企业的管理、信誉、形象、服务、质量整体的提高,最大限度满足市场的需要,企业整体战略目标明确。利用国外和国内优良的基因,企业将加大度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和配套系,主推自身企业的品牌猪。

  4.3 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加剧,种猪市场之间的竞争范围得到逐步扩大,“洋”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受到严重冲击。企业对市场“龙头”作用的感悟更深,销售和服务队伍完善,市场体系和服务网络得到构建,科学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市场有专业化的经营销售的策略,有完善的推广方案,企业市场处于外部营销阶段。

  4.4 真正意义上的鲜明的、个性化的品牌还在建立过程中,企业处于初级品牌的打造中,政府倾向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支持,服务工作集中在客户底层次的表观需求上。

  4.5 有实力的企业借助市场波动时机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迅速实施品牌战略。

  5.1 政府扶持政策减少,各种体制的种猪企业在市场经济残酷的洗礼下优胜劣汰,一些个性明显的品牌企业已深入人心,客户开始由底层的服务需求向高层服务要求转变。

  5.2 种猪客户服务理念得到质的转变,公司竞争重点放在销售环节立体、全方位的服务当中,种猪本身品质的差异性缩减,客户对企业服务的要求和依赖性进一步加强。

  5.3 企业把服务放到高于销售的层面上对待,成立实质性服务部门,组建领导班子带队的服务队伍,加大对市场服务的资产金额的投入,把好的饲养技术、好的管理办法、好的经营理念连同好的品种一同打包出售给客户。

  5.4 此阶段我国的养猪产业链进一步延伸,种猪企业所涉及到的服务内容更为丰富,企业表层服务现象减少。良种覆盖率空前增长,科学养猪、生态养猪、规模养殖、福利养猪模式得到普遍推广。

  5.5 企业形成自身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市场网络,客户群的忠诚度很高。受饲料业、屠宰业和食品业等相关行业的波动冲击较小,在市场的自然调控下不稳定的因素大多集中在企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上。

  6.1 此阶段的竞争将不仅仅存在于国内企业之间,因国内育种企业与世界大环境的融合,使竞争面积更大、范围更广。

  6.2 联合的优势决定企业的长远利益,联合育种得到切实的落实,高科技的育种手段在实践工作中充分的发挥优势,国家养猪育种体系真正得到理性完善,行业周期性波动对企业不构成影响。

  6.3 国内企业产品开始走出国界,企业除了肩负国内种猪改良任务外,主要压力来自于自我发展及迎接国外企业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的调控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这有利于行业的进步和发展。种猪企业之间公平、理性、科学、标准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对于我国整个养猪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中国种猪市场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没有严格的时间分界,几种竞争往往同时并存,因为我国种猪市场的兴起同别的行业一样本身就是跨越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