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人间烟火气麒麟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5-17 05:27:15】

来源:八戒体育官网

  “呱 呱 呱”的蛙鸣刚刚停息,东方的启明星仍然高悬,三月的乡野刚刚沉寂下来。突然,一声声“啍哼唧唧”的尖叫声打破四野的宁静,一户农家的窗灯便亮了起来!枣树下的庭院顿时沸腾了,手电筒的光亮闪来闪去,随着一声声“啰 啰 啰”的唤仔猪的声音响起,从庭院南边的猪圈里蜂拥而出的一窝小猪仔争相挤到长方形的猪槽前,抢起食来。当那些小猪仔吃得肚子圆滚起来,痴不能动的,男主人正好下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这些“小吃货”捉进竹篮或者麻袋里,挑起来就走。不一会儿,房子里的灯火又熄灭了,乡村又恢复了出奇的宁静。

  这一幕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就在安徽省枞阳县西北重镇--麒麟镇沿湖一带的乡村年复一年重复上演着!

  麒麟镇镇因为“麒麟送子”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而得名,全国各地冠以“麒麟”的地名很多,而真正让麒麟镇声名远扬的是它的集市文化。

  位于枞阳、桐城、庐江三县(市)的交界处麒麟镇,是铜陵市枞阳县西北“第一门户”,巍巍岱鳌山在东,众水汇至西边之菜籽湖。植被丰富,土地肥沃,在传统的农耕时代,除大量耕种水稻、玉米、小麦外,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每年阳春三月,农忙之前,河水才刚刚涨了起来,河滩上的青草正拔节儿生长,放眼望去,一望无际,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

  清晨的露珠还没有滴落,村民们就一字排开,挥舞着手中的镰刀,只听见“滋 滋 滋”的声响,一大片一大片的青草就整整齐齐地躺在了河滩上。经过一天的风吹日晒,傍晚打成捆时还散发着扑鼻的清香。这就是当地人俗称的“打湖草”,这湖草可是上等的猪饲料!勤劳聪明的麒麟人民在做好耕种主业的同时,大量饲养黑猪,等小猪长到二十斤左右的时候,便挑到麒麟集市上去买。

  农历每月的“三、六、九”日是传统的赶集的日子,因仔猪交易红红火火,“麒麟集”又被称为“小猪集”。包括麒麟镇在内的枞阳县解放前属于老桐城的一部分,自古就重视教育,文风鼎盛。尤其是麒麟,它长期处在“桐城派”文化的核心地带,老桐城流传甚广“穷不丢书,富不丢猪”这句名言就出自这里。

  麒麟集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最早以仔猪交易开始,慢慢扩展到其他农副产品的交易,历经300年而不衰,直至上世纪90年代仍“常有7省32市、县商户云集”,名动全国。因麒麟集的形成发展而使麒麟镇成为枞阳县最富“人间烟火气息”的乡镇。

  “没有你买不到的,没有你卖不掉的,只有你想不到的。”用这句话来概括麒麟镇集市繁盛的程度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每逢农历“三、六、九”日,皓月当空,长夜未尽,麒麟镇家家户户都点亮了灯火,小猪的嘶叫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这是麒麟镇的农民清早起来喂饱仔猪,然后用竹篮麻袋等挑着赶往麒麟的集市上去卖。他们必得赶早,因为仔猪市场上的摊位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占到好的位置,是会影响小猪的价格,甚至仔猪不能卖出去,来来折腾,损失更大。

  东方还未破晓,在通往集镇的各条乡村小路上,放眼望去都是挑着仔猪赶集的汉子,吆喝声此起彼伏。不一会儿枞桐公路东边的仔猪市场就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夹着皮包的外地商贩从茶馆、饭店不紧不慢地走了出来,打着饱嗝踱进仔猪市场里,他们穿梭在拥挤嘈杂的人群中,用挑剔的眼光打量着排列得整整齐齐的猪篮子,猪篮里的小猪个个油光皮滑,匍匐不动。商贩用手拎起仔猪的耳朵和后腿,仔细端详了一番,满意的话就点点头,与农户商定价格,然后将篮子抬到仔猪市场管理处的办公桌前,过秤装车,运住周边各地。一般太阳不过一竿,偌大的仔猪市场内就显得空空荡荡起来,商贩和农户各自盘算着自己的进出账,各得其所地完成了交易。

  男人们揣着鼓鼓的钱包到街上找到他老婆和孩子,交出大部分钱后,钻到街头的小酒馆里喝将起来,累了大半天,此刻该犒劳一下自己了!孩子们拿到零花钱后,也很高兴,跑到了小巷子里的小书摊上,租几本小人书,在摊子前面的小板凳子上贪婪地翻阅着,或者挤到用帆布围起的马戏棚里看马戏去了。

  妇女们拿着那一叠沉甸甸的钞票,可不敢大手大脚乱花,她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在小街布摊上,看着五颜六色的布料,左捏右揉,东挑西斜,有时放下这款布料,又回头转向前一家的摊位,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啊!家里的锄头钝了,得重新打一把;箩筐坏了,实在不能用了,这次必须要换个新的了;孩子们的学费还指望从这窝小猪仔上出呢!马路旁,摊位前、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人头攒动,车辆鸣叫,这种热闹劲儿会一直持续到半下午,才渐渐沉界处尽情上演着,成为老安庆地区最靓丽的一道民俗画卷。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和商品化大潮的冲击,农村乡镇经济转型成为大势所趋,麒麟镇也在经历着痛苦的嬗变:一方面,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和调整,另一方面,新型的产业经济也逐渐形成和壮大。

  麒麟集市因仔猪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效应,但这种传统的农户饲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事实上,现在慢慢的变多麒麟镇农民开始放弃养猪传统,与之相关的产业,也逐渐消亡,但农历“三、六、九”赶集模式仍然得以保留,成为当地富有特色的一种民俗文化,并且日益彰显其生命活力。

  麒麟镇因其历史悠远长久传统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仍然成为枞阳、桐城、庐江三县(市)重要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和水产品转运基地。“集有万人入市,货有千种成交”仍然是麒麟集的真实写照,尤其是在年末岁尾,高峰时段有两三万人在这1公里左右的核心路段赶集,这场景也许只有前几年春运期间的北上广火车站附近才有这样的气势,我一直认为麒麟集市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兴盛不衰的秘诀,就在于这里既有新兴起的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动力,更保留了传统农耕文明中最具生命力的文化因子!

  事实上,麒麟镇仍然是枞阳县最大的竹器交易市场,以前仔猪市场内空出的位置都被各式各样的竹制品填满了。堆积如山的竹器旁边坐着的老人,个个都精神矍铄,身体康健,“吧嗒吧嗒”地吸着旱烟,不时地冒出几句当地的土话,逗得众人捧腹大笑,仿佛让人回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情景。他们那时可还是健壮如牛的小伙子,就已经从他们的祖父辈们手中学会了绝活!光阴荏苒,时至今日,他们的手艺是越发的精湛了。自从枞阳县各乡镇通了公交车以后,开往麒麟镇的101路公交车上,有不少老人专程赶往麒麟购买他们心仪的竹制品一一竹筛、箩筐、竹耙、竹席……问他们为什么不辞辛劳来麒麟买这么多东西,他们大多都这样回答:耐用、耐看、用习惯了。也许他们是想在这些器具身上找回那段流逝的岁月吧!

  麒麟镇上有一个百年老字号店铺一一“余师傅铁匠铺”,在麒麟镇镇政府斜对面,当街两个门面,兄弟两人,老大今年70多岁了,他是余家打铁的第4代传人,50岁的儿子也渐渐子承父业,开始撑起老余家的金字招牌,五代人在古镇麒麟“叮叮当当”地打了100多年的铁!从晚清打到21世纪,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麒麟及周边的铁质农具和生活用具,大多出自他们之手!铁匠铺里的布局仍有浓厚的历史画面感:成堆的燃煤、炭黑的墙壁、一字排开的农具、高高的炉灶、呼呼的风箱、熊熊的炉火、高举的大锤、四溅的火星、弥漫的白烟……让游客一下子穿越了时空,回到了久远的过去。

  麒麟镇还有一项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就是手工制秤工艺。杆秤在农耕时代几乎是家有一把,市场交易也离不开它,现在大多被电子秤替代了,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仍然盛行。笔直的杉木杆被油漆成红色,上面星星点点的标上刻度,铜制的包边和秤钩,方形的秤砣像一方大印。这器物,现在许多孩子也许都叫不出名字了,在那个年代可是一件贵重的物件。

  前年铜陵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寻找手工制秤工艺传承人,偌大的铜陵市竟然找不到一个人,最后还是通过曾经在麒麟工作过的枞阳县委宣传部的一个领导同志,找到了麒麟镇的张师傅。张师傅今年已经50多岁了,其貌不扬,满头长发,一脸沧桑。谈起制秤这么绝活儿,他兴致很浓,眉飞色舞起来:我十几岁就跟江南的师傅后面学徒,21岁回到麒麟老家开店,已经30多年了,枞阳县的后三区,孔城、庐江等地的秤都是从我这里买的!制秤这门手艺没有别的门道,就是要求刻度准、精度高,现在人们杆秤用的少了,曾经的主业也变成副业了。问他为什么能够坚守到现在,他满怀深情的说:“不知道为啥,看到这秤砣我就兴奋、就激动,恐怕我这辈子不能离开它了!”是啊,正是有许多像张师傅余铁匠等人的深情的坚守,才让千年古镇麒麟的风貌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大放异彩!

  进入新世纪以来,麒麟镇党委政府牢牢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根据麒麟镇的优势特点,适时提出了“东苗木、西粮殖、中流通”的发展的策略,专项培育了新安村花卉苗木种植基地、石婆村无花果种植基地、岱鳌村黄牛养殖基地和白茶种植基地,阳和村的蔬菜种植基地、梅花村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基地等一大批新兴起的产业基地。这些产业,既顺应了国家振兴乡村发展的策略需要,又贴近麒麟镇的实际,所以很快就产生了成效。

  其中新安村的花卉苗木产业可谓是异军突起,名震全国。尤其是在江浙沪一带,不管是城市园林还是小区绿化,几乎都被新安人“承包”了,新安村因此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这是麒麟镇获得的首个国字号品牌!

  麒麟镇还积极做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通过集镇环境集中整理和美好乡村建设,全镇面貌焕然一新。今天的麒麟镇青山绿水、鸟语花香、道路通畅、干净整洁,行走在麒麟镇的镇区和农风光秀丽、一片和谐安宁的景象,麒麟镇因此又获得了另一个国字号品牌一一国家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产业的兴盛、生态的改善、生活的富足,也大幅度的提升了麒麟人民的文明意识。往日的乱扔垃圾、赌博、吵架等不文明行为不进了,取而代之的是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现代文明素养的逐步形成。跳跳舞、读读书、散散步、健健身等慢慢的变成了麒麟人主要的休闲生活方式,麒麟镇也因此获得了“安徽省文明村镇”、安徽省“十佳书香之乡”等诸多殊荣!

  依托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软实力,麒麟镇又朝着“国家优秀旅游乡镇”这个目标努力。投资500万元的岱鳌山旅游开发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岱鳌山旅游景点的考察和命名工作已完成,步道建设、观景台等硬件设施也逐步跟进中,“皖中小桂林”之名必将响彻全省,走向全国!作为“引江济淮”工程的附属工程,“菜籽湖湿地公园”也呼之欲去,到那时,我们大家可以乘船观白鹤齐飞,迎风闻稻香扑面。“一山一湖”将会成为麒麟镇一张最靓丽的名片,湖光山色将重塑千年古镇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