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个猪肉都被卡脖子?进口猪席卷中国本土猪被边缘化实属不得已

【发布时间:2024-05-17 04:37:40】

来源:八戒体育官网

  我们吃个猪肉都要被卡脖子?有那么夸张吗?有人说我国的本土猪,大部分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情况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猪肉作为一种咱们吃了几千年的食物。时至今日,依旧是中国老百姓的主要肉类食品。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现在我们吃到的猪肉,绝大多数都是进口猪,而非本地猪。

  根据2022年的数据统计,中国的猪肉消费总量是5447.5万吨,占据全球猪肉消耗总量的50%,稳居世界第一。

  只不过,在这5000多万吨猪肉中,有98%的猪肉都是进口猪,只有2%的猪肉才是本土猪。由此可见,进口猪俨然已经占据了几乎全部的中国市场。按理说,中国作为猪肉消耗大国,理应在养猪这方面独树一帜,为何还要大规模进口其他几个国家的猪呢?

  其实之所以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主要也是因为本土猪吃的多,长的慢,且瘦肉率低。根据动物学家的检测,中国本土猪的脂肪含量高达60%,而进口猪的脂肪含量只有40%。

  所以在猪肉指标这方面,进口猪就已经完胜。正因如此,所以现在大多数种猪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毕竟进口的各项指标都这么优越,谁还会热衷于养殖本土猪?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就已经开启了国外种猪引进事业。1994年,我国从欧美国家引进了长白猪、大约克夏猪和杜洛克猪三个品种。

  相比于本土猪,这盘中进口猪的出栏速度要快的多。就拿长白猪来说,它只需要半年就能出栏。而我国的本土猪,却要一年才能出栏。如果养殖技术不到位,甚至还需要两年时间,才能让猪达到出栏标准。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进口猪的销售优势就大的多。毕竟别人进口猪一年能出两栏,你本土猪一年只能出一栏。孰优孰劣,高下立判。

  除了出栏速度快以外,进口猪的饲料转化率也比较高。比如进口猪只需要喂养2-3公斤饲料,就能增重1公斤。而本土猪则需要喂养6-7公斤饲料,才能增重1公斤。

  在这种情况下,本土猪的饲养成本明显就要高的多。所以许多养殖场老板,为了节约成本,只能大规模饲养进口猪。

  此外,进口猪的产仔数量也很高。就拿丹麦种猪来说,它一年的产仔数量是24只以上。至于我们的本土猪,产仔数量仅仅只有14只。由此可见,进口猪和本土猪相比,各项指标都比较优越。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一头进口种猪的价格极其高昂。

  根据业内人士透露的数据,从国外采购一头进口种猪,至少需要4万块钱。这4万块钱包括种猪本身的价格,以及运输费、饲料费和护养费等。

  毕竟种猪在运过来的过程中,得需要人工护理吧?得有人给它喂食吧?如果个别种猪意外死亡,得有个折损率的风险对冲吧?所以这些大大小小的成本加起来,直接就涨到了4万块钱一头。

  由于进口种猪的单价比较贵,所以这些年来光是买种猪,就花了我国养殖业老板们不少的钱。比如在2020年的时候,我国就花了12亿元人民币,购买了3万头进口种猪。花十几亿买3万头猪,你敢想?由此可见,中国人在吃猪肉上,也算是下了血本的。

  说到可能很多人会问了,就算进口猪的各项指标比较优越,但一次性买过来不就行了吗?为啥每年进口呢?难道这些进口种猪都不会产仔吗?

  其实之所以每年都需要进口,主要是因为这些进口种猪有着产仔退化的趋势。根据某位养殖场老板的描述,这些进口种猪一般孕育3-4代以后,就会逐渐退化。后面的种猪再生出来的猪仔子,就不具备前辈们的各项指标属性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养殖场老板就需要不断从国外引进种猪,这样才能确保高质量的猪肉输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现在网上很多人都在讨论,咱们连吃个猪肉都要被卡脖子了。一旦国外对我们禁售猪肉,那猪肉就得从中国人的餐桌上消失了。

  这时候又有很多人问了,既然国外已经拥有卡咱们脖子的能力,那我们为什么不“开发”一款全新的种猪版本呢?这样不就可以和国外进行对抗了?

  其实要想开发一款全新种猪,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选猪种就像给农作物育种一样,都是需要从茫茫猪海中,挑选一系列品质极好的种猪。最关键的是,要让这些种猪把自己的优良性状全部遗传下来,这就很考验科学家的杂交配比能力了。

  比如种猪A瘦肉率高,但产仔率低,种猪B瘦肉率低,但产仔率高。在正常情况下,只要种猪A和种猪B杂交生下来的猪仔瘦肉率且产仔率高,就算大功告成了。但是,假如实验失败,生下了一头瘦肉率低且产仔率低的种猪,那就有点尴尬了。

  所以在种猪培育方面,不仅仅需要依靠科学家逻辑缜密的推演,还得看运气。只有集齐了各项成功的因素,才能找到找到产仔率高,瘦肉率高,且长得快的基因。

  所以说,这玩意儿跟杂交水稻是一样的。没有经历过成千上万次的实验,基本上不可能成功。正因如此,所以我国许多育种公司,都不愿意去攻克种猪领域。

  毕竟像种猪培育这种事情,前期投入的资金多,且项目周期长。一旦方向偏了,最后有可能就会功亏一篑。别说赚取收益了,不破产就算不错了。

  至于国外为什么能培育出这些质地优良的种猪,主要也是因他们培育的周期比较长。有多长?差不多300多年。

  据历史记载,自18世纪开始,英国动物学家就已经开启了种猪培育的进程。毕竟那时候东西方贸易都被奥斯曼帝国控制,欧洲无法从东方过去低成本的商品,所以只能自己研发。

  最终经过了300多年的不断试错,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终于培育出了几款优质种猪。像前面讲到的三大进口猪,就是那时候培育出来的。

  可以说,国外的进口种猪就像工业革命似的,也是需要长年累月的突破,才能获取成果的。一旦成功以后,接下来就能依靠这些突破的成果坐地起价了。如果你嫌贵的话,那你别买呗?

  也正是因为种猪的培育如此重要,所以在2021年的时候,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里,就明确表示了要打好种业翻身仗。这里不光是种猪,包括大豆种子、玉米种子等一系列种业,都得达到一个自主研发的程度。不然的话,到时候国外一旦卡脖子,那咱们就真得吃瘪了。

  除了打好种业翻身仗以外,中央一号文件中还指出,要努力保护好中国的本土猪种。因为只有这样,我国才能保住猪肉产业的生物多样性。

  假如我国的本土猪种都灭绝了的话,到时候就只能依靠国外进口猪来搞种猪研发了。如果真到了那个地步,那这些进口猪就跟孟山都的种子没什么区别了。到时候只要国外公司一声令下,分分钟就能切断我国的种猪基因库。毕竟本土猪都已经灭绝了,可不就任人宰割了?

  说到可能很多人会问了,如今我国本土猪种的保有量还有多少?不会真的已经灭绝了吧?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本土猪并没有灭绝,但情况堪忧。

  因为中国原有的88类种猪当中,已经有85%的种猪存栏数量急剧下降,31个品种的种猪处于濒危状态。尤其是以成华猪为代表的种猪,2013年的存栏量也仅仅只有100头左右,比大熊猫还要稀有。在这种情况下,“种猪保护战”可谓是道阻且长。

  更关键的是,像项城猪、定县猪、龙游乌猪和窄勒黑猪这4个猪种,已经确认灭绝了。由此可见,如果再不好好对本土猪种进行保护的话,那接下来可能真的就要被国外猪种卡脖子了。

  针对这个情况,目前也没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只能是依靠那些传统的本土猪养殖户,来维持这些仅存的本土猪数量。在此基础上,我国科学家再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提取本土猪的优势基因,让它们的各种性状能完好的保留下来。

  就像我国的水稻产业一样,一边是科学家在大力发展杂交水稻,另一边则是水稻传承人来维持这些古老水稻的种植。通过这种“民间+官方”的双轨运行制,来将水稻产业给做大做强。

  如此看来,种猪产业将来也可能会像水稻产业那样,民间留种,官方研种。最终把这一系列产业给做大做强,这样才不至于被欧美国家给牢牢束缚住。

  总的来说,本土猪之所以输给进口猪,还在于进口猪长得快,吃得少,生得多,且瘦肉率高,所以才会极限碾压本土猪。而本土猪要想突破,只能走“优势基因杂交”这一条道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而要想走出这条路,除了依靠官方科研机构的不断努力以外,还要依靠民间养殖户的留种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款“味美价廉”的优质本土猪。至于这款种猪究竟何时才能现身,还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