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匠心种猪”调研之旅正式开启!这份4万字的种猪市场调查与研究报告绝对不可以错过

【发布时间:2024-05-17 03:28:00】

来源:八戒体育官网

  而优质的种猪基因,始终是养猪行业最稀缺的战略型资源,是养猪业高水平发展的关键基础。

  经过非洲猪瘟的洗礼,胜者为王,目前剩下的种猪场都是优质种猪场,既有防非实力,也有资金和资源进行大规模扩张,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中国的种猪品种将越来越丰富、品质也将逐渐提高、头部种猪品牌企业即将形成。

  谁还有种猪,谁就站在了赚钱的风口;谁的种猪更优秀,谁就站在了养猪生态链的顶端。

  河南省作为中国的中原农牧业产业大省,一直以来都是猪业的“必争之地”:2019年底温氏、唐人神、新希望等养猪大企业纷纷在河南省加大养殖项目、增大产能,本土养猪企业被冲击的同时,在巨大的竞争市场中,河南省的养猪业迎来了巨大的生机,河南政府也陆续出台生猪产业政策,鼓励生猪养殖。生猪养殖,得种者得天下,河南种猪业到底发展如何,牵动着着千千万万养殖企业与消费者的心。

  2021年,防止种业卡脖子,打好种业翻身仗,种猪重要性也从国家层面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战略高度。

  猪价仍在高位运行。不少先知先觉的企业,都将目光瞄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种猪市场。一方面,世界级种猪育种公司加紧了在国内建设原种基地;另一方面,牧原、新希望、温氏等头部企业纷纷开始成立或扩大自己的种猪事业部,加紧在种猪市场的布局。

  随着大集团纷纷将目光瞄向种猪市场,可以预计未来种猪企业的竞争将格外激烈。国内的种猪企业应当抓住这波风口,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并不断吸引行业内的注意力,同时注重品牌推广和技术输出,在乱象丛生的行业中奠定胜局。

  2021 年3-6月,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新牧网将联合农财宝典种猪联盟启动以“品种、品质、品牌”为主题的“2021 中国匠心种猪调研”第二季活动,由资深记者组成调研考察团,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种猪产业深度调研工作,调研中国种猪产业的剧烈变化,挖掘讲述育种路上匠人事件,分享种猪行业精英的观点。

  本次大型调研,将形成一系列对优秀种猪企业的公益宣传报道,以视频、文章、照片等形式在农财宝典、新牧网、微信、视频号、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全方位发布。调研报告与深度分析,将集中编撰为一本有数据、有深度的行业独家智库报告《2021中国匠心种猪》调研报告。

  在2021年6月17-18日,主办方将在郑州举办第二届中国匠心种猪高峰论坛,为中国种猪业提供分享交流高端平台,为业赋能。

  1.调研走访:农财宝典新牧网于 3月-6 月在全国尤其是中部地区实地走访 20 家以上大型优秀种猪企业,学习调研各大种猪场的特点、优势与防非扩产经验。

  2.公益宣传:《农财宝典》新牧网将安排 5 组记者,走访 20 家以上种猪 企业,为每家种猪场公益撰写一篇报道,刊登于新牧网微信、网站,宣传种猪公司在当前形势下的技术与理念。

  3.编撰报告:《农财宝典》将根据调研及深度分析形成《2021中国匠心种猪》农财智库调研报告,并以电子版形式在活动当天公益发布。5.直播推广:农财宝典新牧网将为每家走访报道的优秀种猪场公益拍摄 1 分钟短视频,刊登于官方抖音号“猪业强国”(粉丝 60 万+人)。6.举办论坛:2021 年 6月 17-18 日,举办2021中国“匠心种猪”高峰论坛,计划邀请数家匠心种猪企业分享管理、防非、育种、疾病防控等独特经验。

  4.系列直播:对匠心种猪高峰论坛进行全程直播;对活动赞助商以及协办业单独举办直播讲课分享。

  非洲猪瘟的发生,对我国种猪资源造成了严重损毁,同时也加剧了产业的优胜劣汰。作为养猪的源头和“芯片”,种猪在对养猪效益的影响的5大要素中占据首位,可发挥30-40%的影响,因此在复产后阶段,行业对种猪和育种的关注度空前高涨。

  非洲猪瘟带来的创伤引发行业不断的思考与尝试,新的育种体系和市场秩序正在混乱中重新构建。在此时,种猪领域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未来又将走向何方?2020年10月,《农财智库》调研团队实地走访了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海南30余家在当地有代表性的种猪企业,并且对国内70家种猪企业(包括旗下拥有多个种猪场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研。

  调研对象中,有38.46%的国家核心育种场,35.38%的原种场,另有20%的扩繁场。此外,还有6.15%并非种猪场,但是兼有种猪业务。

  问卷中47.7%的企业能繁母猪在1万头以上,大部分有自己的自繁自养体系,44.6%的企业年供应种猪3万头以上。

  我们常以种猪血缘来源地来把种猪分为不一样的品系,不同的品系往往体现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性状特点。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美系猪依然是当前我国最受欢迎的种猪品系。有56.92%的种猪企业引进美系种猪进行扩繁和选育;其次是丹系,有32.31%的种猪企业引入了丹系猪;紧随其后是法系和加系,分别有24.62%和20%的调研企业引入法系和加系。

  在品系选择上,侧面反映了市场对种猪性状的偏好,以及种猪场本身业务特点以及对于当前或未来市场的判断。在种猪场最重视的3种特性选择的调研中,产仔数、生长速度和无特定种类疾病分别排在前三位,分别有76.92%、61.54%、36.92%的猪场选择。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虽然养美系猪的种猪企业最多,但是只有15.38%的种猪场在性状选育上偏好选择美系猪所占优的“体型”。

  这种性状选育上的偏好其实有对品系特性的补偿心理,作为种猪企业多数希望可以占有所有的优势,让自己的种猪表现得更全面,综合性能更好。比如根据走访了解,养美系猪的种猪企业希望提高美系猪相较于其它品系略低的产仔率,而选育丹系的猪场由于丹系本身产仔率高,则会偏向弥补生长速度和料肉比。

  在调研中,32.31%的猪场PSY在24-26左右,几乎以这个数值为中心呈现正态分布。综合企业反馈的信息,非洲猪瘟对于PSY的影响大约在2左右。从终端市场偏好来看,复产需求下,前期仔猪价格高涨,产仔率是第一要素,而预计在复产后期,则可能会考虑其他特性。

  如,非洲猪瘟发生之后,种猪健康度慢慢的被重视,有32.31%的企业在基因上看重选育抗病力强的品种。种猪企业更加重视动物疾病净化,调研中有15.38%的猪场表示场内猪瘟、蓝耳、伪狂犬均已达到净化标准,有63.08%的猪场至少有1种达到净化标准,另有18.46%的猪场表示正在着手实施疫病净化。

  因为基因的重要性,在未来种猪企业的主要竞争力上,调研中有76.92%的猪场选择了企业自身“育种实力”。佳和农牧育种总监唐凡指出,“能否成为一家育种公司,并不是以卖很多种猪来实现的。”如今种猪企业更重视育种本身,只有自身真正做好育种,才能从根源上提升种猪质量,因此对于育种实力的选择率高于“种猪的性状品质”的41.54%。

  其次,种猪产品健康程度获得了72.31%的选择率,健康成为市场角度最重要的竞争力。紧随其后,有61.54%的种猪企业认可品牌建设在未来市场之间的竞争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大规模的公司的走访,记者认为有必要注意一下有27.69%的种猪企业认为“产业链延伸”在未来竞争中十分重要。金旭农发总经理潘向阳认为,真正深入到肉质等终端性状选育还需要后期屠宰数据来支撑。要结合饲料厂、屠宰场等从饲喂到肉品的一系列有关数据,做3-4个循环才能真正把育种体系建立起来,然后通过大数据溯源,来找到对应性状的基因。产业链与育种能够达到一种良性互相反馈,同时也减轻种猪企业的市场压力。

  13.85%的种猪企业认可规模的重要性。规模是育种的基础,唐凡认为,只有达到足够的规模和体量,才能拥有足够的大数据基础和足够多的基因来源,也就能够产生更好育种成果。“就好比从1万个人里挑一个最高的,大概率比1000个人里挑一个最高的要更高。”规模除了在育种上体现优势,也能在市场上体现优势。刘满秋谈到,未来中小企业减少,当前新建的养猪项目很多是几千上万头母猪起步,对种猪的需求量非常大,出于生物安全考虑这些新项目并不希望从多个来源引种,因此种猪企业单场供应能力也是未来市场之间的竞争的重要因素。

  在本次调研中,有83.08%的猪场可售二元杂,其中有75.93%认同今年二元母猪是销售最火热的种类。

  78.46%的猪场可售纯种祖代猪,其中78.43%认为今年大白母猪销售最火热,其次是长白公猪47.06%,杜洛克公猪45.1%,长白母猪43.14%,大白公猪39.22%。

  70.77%的猪场可售公猪,公猪火热程度排名分别为长白,杜洛克,大白44.62%的猪场可售,其中48.28%认为公猪销量增长最大。

  总体市场火热程度来看,二元母猪≥大白母猪>长白公猪>杜洛克公猪>长白母猪>大白公猪。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三元母猪的使用变多,但到了2020年底,三元母猪的热度已经会降低。有70.77%的种猪场在调研中表示不会使用三元母猪作为能繁母猪销售或自用,另有16.92%的猪场表示有销售和使用三元母猪在30%以下。比例超过30%的猪场非常少。

  扩张是2020年养猪业的主旋律。许多种猪场往往与大型养殖集团结合,成为集团庞大养殖体系的一部分,或者自身扩建自繁自养场,延伸产业链。因此,种猪企业的种猪并不是完全外销,而是会优先自己的需求。

  在本次调研中,只有5%的猪场种猪全部用来销售,而相反的,种猪全部供应本集团的种猪企业占比高达23%。当然,总的来看,还是部分自用部分外销的占据多数,35%的种猪企业种猪外销在70%以上, 19%的种猪企业外销占50-70%,另有9%的种猪企业外销在30%以下。

  调研中显示,只有10.77%的种猪没有一点形式的产能扩张,剩余89.23%的企业中,有25%的本公司或所属集团公司规划建设新项目在5个以上。

  调研中58.46%的企业投资建设了新的种猪场,其中规划月供应2万头种猪以上规模的达到15%,还有12%的企业规划项目月供应种猪在1-2万头之间。

  76.92 %的企业有投资建设新的母猪场或商品猪场,其中22%规划新项目出栏规模在100万头以上。

  种猪公司开始建设商品场大致上可以分为4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复产阶段猪价高,且现在是企业占据终端养猪市场的窗口期;二是种猪企业本身掌握种源,拥有延伸产业链、扩大产能的基础;三是养猪业兼并加速,未来大规模的公司占比提高,单纯的销售种猪市场空间减少;四是部分种猪企业本身属于集团体系的一部分,跟随集团总体设计扩张产能。

  对于一个大型的养殖企业来说,有自己的种猪体系对于未来的竞争至关重要。湖南天心种业董事长万其见举例,大型养殖集团年出栏量以千万级计,如一个集团每年出栏1000万头猪,每头猪通过遗传育种提前5天出栏,每头猪可节省本金50元,那么总体每年就能够大大减少5亿元成本;如果1000万头出栏需要50万头母猪,那么通过繁殖性能提升,每年每头母猪多提供2头仔猪,一年就可以多出100万头的产量。“因为群体很大,所以只需要一点遗传进展,就可以产生巨大提升。以前中小户看不到遗传育种的潜能,没有规模也没有技术去支撑遗传育种工作,现在许多大集团规模起来了,可以建立起支撑体系,反过来遗传育种效益又反馈到规模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万其见说。

  在调研的投资商品代产能的企业中,有38%投资建设母猪场销售仔猪。侧面反映出当前母猪场偏多,而育肥配套还未及时跟进,与当前仔猪价格下滑的现实相印证。行业的人表示,育肥投资将比母猪场投资压力大许多,短期内建成不会像母猪场那么快,并且可能依然需要依靠农户来合作育肥。刘满秋和记者说,“万头母猪育肥体系,投入是母猪场的2倍以上。目前新投资的猪场结构母猪场非常多,而育肥场比较少,明年会面临仔猪价格很低,肥猪价格很高的局面。”2021年将是重点构建育肥体系的一年,万其见表示,各大企业加快育肥扩张力度,育肥配套可能要达到70%以上。这也代表着,即使大规模的公司扩张较快,代养农户也依然有其独特优势和生存空间。

  在规划产能的实施进度中,有22.22%的企业项目均已投产;有56.14%的企业规划产能部分投产,部分在按计划建设中;还有24.56%的猪场新规划项目均在建设中,另有8.77%的猪场有部分规划项目暂停。

  正常建设的规划项目有的将在2021年全部投产,也有的是3-5年长期计划。潘向阳认为,规划项目的急缓主要受3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市场,二是政策,三是公司本身后期运作情况。“明年6月份之前能投产的都在抓紧投产,6月之后的可能开始观望。”

  非洲猪瘟发生后,业内关心的养殖相关方法技术也发生了变化。在种猪场,关注热度最高的依然是生物安全,96.92%的调研对象重视生物安全的不断革新和升级。

  人才是养猪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有44.62%的猪场重视人员的管理和考核, 32.31%的猪场目前关心人员的招聘和培训。

  智慧养殖无疑也是当下的热点,受到了41.54%的关注度。从调研企业来看,多数对智慧养殖为公司能够带来的效益十分肯定,并且在新建项目中均有使用相关软硬件。刘艳书认为,智能化的应用将是现代农业想要站在行业制高点的关键要素。

  此外,2020是无抗元年,在重视种猪健康的大趋势下,35.38%的种猪企业在无抗、替抗上投入了关注度。

  在育种技术上,种猪企业谈论最多的是“大数据和基因技术育种”。走访调研中,大部分种猪企业都认为,地方大企业建立区域联合育种,集团企业自建数据体系,是面对未来掌握基因主动权的必经之路,而基因技术将有利于加快遗传进展,节约育种成本。唐凡认为,保持庞大的育种群体,建立并积累谱系档案数据,有利于优质基因的溯源、传递、选择和培育。

  消毒剂、硬件设备、检测用品新晋热门上游产品。分别获得67.69%、55.38%、49.23%的关注。而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虽然很多猪场表示疫苗的使用种类和频率都有减少,但常规疫苗依然受到猪场的重视,有66.15%的调研企业关心常规疫苗的选择。有猪场表示,恢复正常生产后,该用的疫苗还是用的,只是频率有所降低。

  随后替抗产品、新型猪场工具、中兽药分别吸引了29.23%、23.07%、24.62%的关注度。还有20%的猪场依然关心常规兽药抗生素产品,这说明治疗用抗生素产品依然在猪场发挥作用。

  3种疫苗的使用率达到了90%以上,分别是猪瘟疫苗98.46%,伪狂犬疫苗96.92%,口蹄疫疫苗93.85%。

  圆环苗使用率为89.23%,支原体疫苗使用率73.85%。交叉分析可见,在销售商品猪的企业中,圆环苗使用率可达90%以上,比销售祖代猪和父母代的猪场比例高,侧面印证企业更认可圆环苗在商品猪上的作用。

  腹泻苗使用率72.31%,腹泻苗的使用率在今年有所提高。主要源于今年母猪投产较多,冬季腹泻苗对于保障猪场效益扮演着重要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蓝耳苗的使用率在这批种猪场里面只有58.46%,调研中已经有近一半的种猪企业不会再使用蓝耳苗。这并不奇怪,由于生物安全水平的提高和今年引种的频繁,种猪企业更加倾向于做蓝耳双阴性的场,并高度认可蓝耳双阴性对生产效益带来的提升。

  而细菌苗的使用率在20%左右,猪场认为,细菌苗的使用更有助于实现无抗,符合健康养殖的趋势。

  总体来看,猪场的疫苗和用药成本较非洲猪瘟之前会降低,每头母猪每年所有疫苗用药成本大部分在100元以下,每头商品猪出栏用药成本则在50元以下。生物安全成本上升,主要在硬件、洗消以及人员配置的提升上,有企业计算折合投入成本大约提升80-100元,但另一方面,生产性能的提高又弥补了增加的成本。万其见认为,此类成本的投入可称为“有效投入”。

  本次调研企业当前肥猪成本在7-8元/斤左右,50公斤二元母猪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集中在800-1400元之间,销售价格则在4000-6000元之间,即使将硬件等投入折合进去,利润率依然十分惊人。

  调研中,大部分人看好明年猪价在10-14元/斤之间,有20%的人认为在14-16元之间,还有14%的人认为在16元以上,只有4%的人认为会跌破10元。

  潘向阳分析,从养殖量上来看,明年不会很乐观。国家政策层面上,正在大力释放养猪业的空间,鼓励散户养猪,总体趋势上量只会上升,但具体上升到多少却很难把握,因为各方统计的数据都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不过,从疾病角度来看,非洲猪瘟的防控门槛依然还在,同时从消费层面上,根据猪肉终端消费门店数据,由于价格偏高,门店消费量只有过去的1/3。综合看待,猪肉的价格应该不会迅速下跌至成本以下,明年猪价依然在盈利范围内。

  刘满秋则认为,养殖集团新增养猪项目落地的有限,从选址立项到形成产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新建项目的结构中母猪场和育肥场的配置比例合理性等,这一些因素都指示产能恢复速度不会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快。

  “可以从饲料结构来分析,母猪料、仔猪料、育肥料,2020年比2019年增加了多少。目前育肥体系配置极为不平衡,很多新建的都是母猪场,没有育肥场。之前的育肥体系多数都是散户承担,但是现在散户复产依然有困难。未来育肥体系重建可能还需要2-3年,还需要很多投资。猪价的下降因为消费下降太多。今年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国内猪肉消费量可能比常规减少2000万吨。所以并不认为目前猪肉的价格下降是由于真正解决了供应端的问题,而是供应和消费达到的一个新的动态平衡。因此对于明年的猪价趋向于认为肥猪价格在15左右,仔猪1000左右。”刘满秋说。

  而对于种猪市场来说,意见则比较一致,认为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后年还有很大的空间。万其见指出,主要基于两点原因:一是三元母猪的替换潮;二是新扩建的项目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需要大量的种猪。“近1年种猪都是有人要的,但过完这一波,就会进入高度竞争的阶段,所以现在种猪企业要未雨绸缪,苦练内功,提升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