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鬃大王的发家史从个体户到垄断企业战胜敌人的手段让人叫绝

【发布时间:2024-05-17 07:41:15】

来源:八戒体育官网

  猪鬃就是猪颈部和脊背上的长约5cm的猪毛,由于硬度高富有弹性,是制作刷子的主要材料。千万别小看猪鬃的作用,在化工业还没有发展起来时,没有它工业机器就无法保养维修、战场上跑的汽车坦克就无法启动。

  猪鬃的价值率先被中国民族企业家发掘出来,以“虎牌鬃”为代表的鬃,成为帝国主义追捧的产品,二战时期一度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每年为中国带来几千万美元的外汇。

  位于四川的一家名为“古青记”的私营商号是猪鬃产业的代表,经过三代人的经营,打败了西方资本主义垄断,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一家私营川帮商号成长垄断性的国际大企业;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民族资产阶级展现出了敢于同西方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勇气和竞争力,极富生命力。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在各个时期所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不一样,采取的竞争手段也不同,因此小编将以抗日战争为分界点,对猪鬃领域的代表“古青记”的发展分为两篇介绍,感兴趣的读者能关注一下。

  古耕虞作为四川“古青记”第三代传人,刚从学毕业便开始接手家族业务,当时他们家的生意主要是收购和加工,打包后出售给外国洋行或者买办,大部分的利润都被洋行掠取。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很严重,各种洋行充斥上海、长江流域等地,桐油、羊毛、绵沙等大宗商品的销售经营渠道都被外国人把持,民族资产阶级很难抬头。

  古耕虞接受过西方教育,见过世面、有野心,想打破传统交易模式,直接面向市场,占据主动,于是便尝试将成品猪鬃通过海关直接出售给外国商人。当时本国商号办理出口业务必须由报关行代办,这些机构与外国洋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快把消息传了出去,不久上海所有报关机构便接到不准接古青记的业务的命令。

  为了争取平等贸易权利,古青记向重庆海关注册报关业务,准备绕过报关处,结果被驳回申请;后来又向总税务司和南京财政部控诉,经过近一年的交涉,最终被要求先交三千两银子做保证金才行。虽然取得了出口贸易的权利,但是让古青记没想到的是,中国的海关也是外国人把持的;外国商人进出口商品都是免检,而他们的商品却需经过各种检查和手续,实质上是刁难古青记,想让他们放弃出口业务,把猪鬃卖给他们。

  勉强解决了海关问题,古青记还面临贷款的问题;1934年之前,中国银行还未加入世界贸易行列,上海外国洋行遍地都是,他们在中国扶持各种买办,大肆掠夺中国经济资源,对中国本土商行百般刁难。我们都知道,大宗商品交易需要占用很多资金,当时的进出口业务大都以提货单或者交易单为凭证,向银行贷款,交易结束后,以所得的外汇还上贷款,这样便能解决短期内的问题。当然这种便利对古青记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成为制约商行发展的主要障碍。

  除了以上问题外,古青记还面临所得税、营业税、印花税等外商没有的各种税收,出口利润被大幅削减;此外,运输问题也是影响出口业务的因素之一,外国商船在长江有优先通行的权力,本国商号的船在吨位和价格等方面均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古青记的发展在遇到美国猪鬃进口商孔公司后迎来了转机,当时美国市场的猪鬃主要来自于英国,品牌同样是古青记得“虎牌鬃。古耕虞提出,可以由古青记直接向美国出口,避免上海洋行和英国进口商的两层剥削。

  但这样会触犯一些洋行和英国代理商的利益,引起不必要的纷争;最后经过讨论,决定采用秘密交易的方法,即报关时随便起个名字代替“虎牌鬃”,然后再通过美方关系在出关时予以掩护。这样古青记以高于洋行的价格出口,美国孔公司以低于英国市场的价格购进,可谓是共赢。古青记通过直接出口短短几年便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为后续同官僚资本主义和同行竞争奠定了基础。

  猪鬃利润巨大很快引起了官僚资本的觊觎,其中典型的代表江浙财阀,而他们背后就是蒋介石集团。1934年,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公权的妹夫朱文熊在四川成立“合中公司”,注册投资的金额五百万,以经营猪鬃为主。朱文熊仗着资产雄厚和官方背景非常嚣张,刚开业就要求古青记把全部的产品就地出售给合中公司,这种强龙压地头蛇的行为激起了古青记的反抗,当时四川的同行都支持古青记带头反抗。

  朱文熊遭到拒绝后,当即抬高猪鬃收购价格,企图将古青记踢出市场,然而他忽略了猪鬃经营中的技术问题。古青记三代经营,有技术有客源更有市场,岂是价格战就能打倒的;古耕虞见对方手出了,也毫不客气,让人以次充好卖给合中公司,同时提高“虎牌鬃”质量。

  合中公司突击生产了几千箱货,全部发往伦敦交易市场,当时挂的是“飞虎牌”猪鬃;朱文熊向英商保证,质量完全不输“虎牌鬃”,结果使用时发现质量与古青记相关太远了,甚至还达不到市场标准。英国商人当即提出退货并要求合中公司赔偿所有损失,合中公司通过国民政府驻英国公使顾维钧出面交涉,但没得到回应。

  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英国仲裁机构提出解决方案,由合中公司和购买方各指定一家鬃商代表,再由英国鬃商公会指定一家有声望的鬃商听取两家代表的意见,最后再由仲裁机构判决。巧合的是英国鬃商公会指定的是英国“虎牌鬃”代理人。根据英国法律要求,退货赔偿的损失要远高于货物的本身价格,而赔偿处理顶多占货物总值的12.5%,朱文熊当然想选择后者。

  合中公司最后搬出了张公权(中国银行总经理)弟弟做和事老,希望古青记高抬贵手,事后合中公司愿退出四川猪鬃市场,古耕虞乐得做顺水人情,便致信英国代理商,希望帮忙撮合赔偿处理。经此一事后,猪鬃行业都知道了古青记打败了官家竞争对手,名气大噪。

  古青记在对付合中公司时,还面临西南军阀势力的威胁,代表人物张志和,曾在第二十四军当师长,聚敛了不少财富。此人后来丢了官,在重庆投资五十万元开了一家商行,主营业务是收购加工猪鬃,然后运往上海售与外国洋行。虽然实力不错,与古青记也交过几次手,但最终因不了解这行的价值规律也关门了。

  除了官僚资本最难对付的还要属当地同行业的竞争,这是一个长期的贯穿终始的过程;当时仅四川地方就有十几家经营猪鬃业务的商行,为了保持龙头地位,古青记凭借过硬的技术和雄厚的资本,最终干掉了大部门的竟争对手。到1934年左右,还能坚持营业的猪鬃企业还有三家,其中一家还聘请了古耕虞做经理人,古青记基本实现了猪鬃业务的垄断态势。

  在与同行的竞争过程中,古青记最主要的还是靠资本与对手硬拼,当然并非只有价格战;冬季是猪鬃的收获时节,此时猪鬃质量好、价格实惠公道,但大多数的商行因资本限制,顶多只能收购半年的用量,而古青记一次便可收购一年的用量。这不仅成本低,工人都喜欢干满整年不用中途换工作,这样古青记便有择优录取的权力。其他商行却常常会出现工人怠工、拖延甚至是罢工的情况,不仅质量差,加工成本也高。

  古青记之所以资本多得益于“虎牌鬃”直售国外市场的原因,没中间商剥削,而其他商行只能卖到上海洋行,两者利润相差太多了。

  到了1934年,古青记商行通过大鱼吃小鱼式的竞争已经取得了绝对的垄断地位,剩下的三家利润少得可怜,仅能支持商行运转,想扩大生产竞争已是不可能了。古耕虞出于人道主义,提出停止竞争、和气生财的主张,成立猪鬃联合经营的非正式商会,由他做经理;在市场占有率上,古青记经营70%,剩下的由另外三家经营,至于价格由协会协商,其实最终都取决于古青记。

  这种联合经营的模式颇类似于战争时期的“统筹统销”,当然灵活性是没法比的,后面我们将讲到,真正统筹销情况下,行业经营那才叫惨呢。古青记垄断市场后,除积累大量的资本外,在全国各地开设分行,为后续同西方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斗争奠定了基础,在战争的大背景下,民族资产阶级所表现出的生命力、大局观也是很值得尊敬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