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吃的猪肉为何全部进口?哪去了?4个品种已经消失

【发布时间:2024-05-17 03:12:11】

来源:八戒体育官网

  提到猪肉,很多人都会不禁感叹到:“这两年的猪肉价格实在是太贵了,猪老二跃跃欲试,身价不断猛增。”猪肉是我们国人餐桌中最常见的美食,但是很多人都纷纷吐槽觉得这两年的猪肉贵的有所离谱,其实大家有所不知,肉的价格一路高升,跟瘟疫横行,以及中国本土猪即将濒临灭绝有直接关系。

  在中国餐饮文化中,猪肉占有重要的一部分,不管是高档豪华的顶级餐厅,还是街边的大排档,任何一种菜谱不能离开“猪肉”,厨师会把猪肉做成多样化美食,可谓猪肉“全身都是宝”。然而中国人如此喜爱猪肉,对猪老二“情深意切”,即便是这样也没有让中国“本土猪”品种繁荣昌盛,反而我们所吃的猪肉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为何会变成样?“中国人餐桌上的猪肉到底是哪来的呢?”

  目前,肉超过八成来源于进口引种,变成了国外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僵局!仅从1994年到2007年,这短短13年中,中国土猪的市场占有率从此前的90%暴跌到2%,这个数据让国人不寒而栗,如今我们餐桌上的猪肉美食大部分来源于进口,而土猪的物种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状态。换句话说,截止到目前,中国餐桌上的猪肉已经创下进口新高。在中国养殖业中,关于饲养猪的,绝大部分品种都是源于进口,可以说中国人在养了全世界一半猪的同时,也吃掉了全世界一半的猪。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猪肉消耗量达1.009亿吨,中国消耗4486.6万吨。从这个大数据中,能够准确的看出中国的猪种已确定进入到了难堪的境地,而且大部分进口的洋猪品种,基本都是三元猪。

  在进口市场中,猪的培育品种主要以杂交猪为主,杂交猪分为有三元猪和二元猪初次听到这一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其实二元猪和三元猪是一种种系叫法,二元猪是一种很简单的杂交猪,比如两个品种的猪进行杂交,生出来的后代就是二元猪,在饲养方面,二元猪生长迅猛,需要的培育技术方法简单,应用也较为广泛。与二元猪相比,三元猪它是一个很复杂的杂交猪,它是在二元猪的基础上,先将两个品种猪进行杂交繁育生出来的一代杂交母猪再与二元猪中的公猪进行杂交,这个复杂的过程,我们也能够理解成为三元猪就是二元猪的后代。

  不过与二元猪相比,在杂交效果方面,三元猪是占有绝对的优势,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三元猪有大白猪、长白公猪、杜洛克猪等。不管是中国国人餐桌上吃到的猪肉,还是饲养的猪的品种,基本都是进口的“洋猪”——三元猪的后代。可以说如今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耗的国家。最近两年中,中国进口的种猪,创下了历史新高。

  在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是非常落后的,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又经历了三年大饥荒,这段艰苦时期,老一辈人都靠着“吃树皮、挖野菜”艰难度过的。从这以后,谁家若是能顿顿吃上猪肉,就说明这家人很富有,而在当时能够吃上猪肉也成为了富人的一种身份象征。

  在当时,中国本地的“土猪”基本都是以黑猪为代表,生长周期慢,很多养殖户都不愿意饲养这种土猪,因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实在是太低。直到进入1990年后,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国人的经济水平提升后,对猪肉的需求量也一直增长,为满足这种刚需,我国开始不断引进“种猪”为代表的三元猪,其中有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等杂交培育的品种。这种进口三元猪的最大优势是它们的生长周期短、瘦肉率高能更好地满足中国人的猪肉需求量。

  图为杜洛克猪与此同时对于养殖户来说,更愿意饲养进口的“种猪”,比如种猪在饲养过程中吃得少、长得快、瘦肉率高、肉质口感鲜美、繁殖生产率高、不易生病,而中国本土的“土猪”在饲养过程中吃得多,饲料成本高、生产周期长,土猪的出栏大概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而进口种猪只需要半年,两者之间饲养成本差距太大,所以很多养殖户都更愿意培育进口种猪,但其实中国的本土黑猪是真的好吃,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吃过。

  如今中国人吃的猪肉慢慢的变多,但与猪的距离却越来越远。肉供应紧张、进口量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国内猪肉价格昂贵慢慢的变成了事实,全世界养猪的国家都纷纷紧紧盯上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相关业内数据统计,在2018年中国进口冻猪肉是119.3万吨,2019年进口冻猪肉的量达到了200万吨。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大豆和玉米生产国巴西,因为饲料低廉,它的猪肉的价格与世界各国相比具有非常明显优势,成为中国最大的猪肉进口国!由于受到此前非洲猪瘟的影响,肉进口率仍在继续增长。此外,澳大利亚也在紧盯着肉进口市场,而且他们也一直期待自己能加入到猪肉出口的队伍中来,俄罗斯也有望打开肉市场。

  在未来的几年中,不管是进口洋猪肉还是进口培育种猪繁殖,“进口猪”只会慢慢的变多,而相比之下,中国原生态土猪就会慢慢的少。在中华几千年历史的国土中,“土猪”甚至会出现濒临灭绝的情况,那么有网友不禁会问道:“为何种猪品种非要靠进口,我们中国人自己培育不行吗?”

  在物种进化论中,所有的物种都在遵循“物竞天择”的原则,猪也是如此,在培育猪的优良品种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真获得更好的进化,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会出现退化,在前面我们也跟大家提到中国本土的“土猪”最大弊端是生长周期慢,耗费饲料多,养一只土猪的成本,能够养两只“洋猪”,而且想改变“土猪”繁殖性能、生长性能、肉质性能等,对于国人来说是非常难,与其把精力浪费在如何研究培育精品猪中,不如直接购买进口“种猪”,自行繁育三元猪。

  值得一提的是进口“种猪”也存在一定的劣势,一般而言,从国外引进一只“种猪”,在国内基本繁殖到第4代,它就会出现退化,比如容易生病,或者是不容易长大。这就进入了一个死循环中,出现了进口“种猪”——退化——再引种的情况。如今,中国从国外进口的“种猪”每年都要花几个亿,不仅价格贵,而且还让其站在了整个猪产业的金字塔中。

  我国养猪历史背景和文化悠久,考古学家根据最早在河南境内发现的猪骨骼,推算到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便有了养猪的习俗。此外,世界上现有最早的文字记载,我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即有关于养猪的文字。由此可证,这应是商、周时代养猪已知舍饲的证据。我国虽然是养猪大国,却并不是养猪强国。过渡引进种猪,让进口种猪完全占有市场占有率,那么就会让中国本土土猪彻底走向灭绝的道路,到了当时中国养猪农业大户想摆脱进口种猪卡脖子的困境都很难,在“进口种猪”的疯狂进攻下,不到三十年,中国土猪溃不成军即将走向灭亡,甚至有4个品种的中国土猪已经消失,比如定县猪、龙游乌猪和窄勒黑猪等。而在未来几年中,中国的本土猪更会变得跟国宝熊猫一样珍贵。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而其背后正是食材的多样性和地方特色。蓦然回首,我们才发现,北京烤鸭也不再曾经的北京鸭,四川的回锅肉,不再是曾经的回锅肉,那些引以为傲的地方特种,却正逐渐消失在时间长河中。中国土猪包括很多品种,比如黑土猪、金华猪、成华猪等,这些土猪都是中国最典型猪类品种的代表。其中最适合做回锅肉的就是成华猪,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再品尝到这种原始味道,只可惜成华猪目前已经濒临灭绝,有关数据表明,在2013年中,全国成华猪仅剩下100头左右,而它们如今被圈养在成都的保护区内。

  我们不能让“进口种猪”卡住脖颈,虽然土猪生长周期慢,但对我们来说能够直接进行改良培育,提升农民的经济价值,避免中国土猪遭到淘汰灭绝的境地。比如采用“杂交”的方式,保持原有土猪的肌内脂肪水平,改善它的生长周期;对我们消费者来说应该做到拒绝浪费,珍惜食物。曾经那些被我们浪费掉的猪肉,如今也要让我们自食其果。避免浪费,我们才有资格享受到更多的猪肉美食。